复制链接西汉诸侯王问题
回复[4]
查看[728]
楼主 2013/10/7 23:32:13
梁克敏
楚汉战争时间,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英布等异姓王,数年之后,又把他们相继诛除殆尽。与此同时,刘邦又大封他的子弟为王,称为“同姓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国,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这样西汉时期的地方行政格局就是诸侯国与郡县相互交错分布,史称"郡国并行制"。但是,后来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构成的威胁,为此西汉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限制诸侯势力,请问西汉中央政府最终是如何解决诸侯国问题的?
1
楼 2013-10-08 12:11:38
[引用]
田乙
景帝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建议,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西汉王朝发兵平定了叛乱,七国之乱的平定,巩固了削藩政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汉高祖分封子弟为大国所引起的矛盾,加强了朝廷对封国的控制,并为汉武帝以“推恩策”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武帝即位后采纳主父堰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分化王国力量。又颁布“附益法”,以限制中央朝臣与诸侯王的联系。从此,王、侯不得过问政事,封土而不治民,才最终解决了封国问题。封国名义上虽然还存在,但已名存实亡。
2
楼 2013-10-08 23:22:22
[引用]
焦旭爱
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是花了大力气的。除了推恩令,汉武帝还“作左官之律”,降低了诸侯王国官员的地位。元鼎五年,又以诸侯王所献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至此,王侯虽还存在,却只能“衣食租税”,不得过问政事,基本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3
楼 2013-10-21 22:53:35
[引用]
祈潇潇
汉景帝:是用战争的方式解决西汉诸侯王的问题。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景帝和晁错认为吴王刘濞有罪,趁机欲削他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就乘机串通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六国的诸侯王,发动了联合叛乱。是为“七国之乱”。叛乱平息后,景帝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首先,他继续推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先后分封了13个皇子为诸侯王。其次,下令取消诸侯王任命封国官吏的权力,并不准他们干预封国内的政治事务。至此,诸侯王国虽仍然存在,却与郡一样成为中央直接统辖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了。
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推恩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此外,也颁布了“左官律”和“附依法”来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4
楼 2013-10-28 23:19:18
[引用]
武嘉仪
酹金夺爵: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酹金助祭,以所献酹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史记·平准书》:“至酎,少府省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