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链接范仲淹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比较
回复[2]
查看[687]
楼主 2013/10/16 9:47:04
包明艳
1
楼 2013-10-16 11:17:24
[引用]
李梦扬
范仲淹、王安石的变法相继发生于北宋中期,其背景基本上是相同的。范仲淹的改革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因为是庆历三年实行的,所以被称为“庆历新政”。内容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从理财上着手,发展生产。陆续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市易、方田均税等法令。接着又实行军队改革,科举改革,颁行三经新义。明朝中后期,面对严重的内忧外患张居正指出当时存在五大积弊:“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瘝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匮。”张居正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改革。他首先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张居正创制了“考成法”,严格考察各级官吏贯彻朝廷诏旨情况,要求定期向内阁报告地方政事,提高内阁实权,罢免因循守旧、反对变革的顽固派官吏,选用并提拔支持变法的新生力量,为推行新法做了组织准备。并且整顿了邮传和铨政,他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他认为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隐没不实的结果,所以要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首要前提就是勘核各类土地,遂于万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国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推行了一条鞭法。
2
楼 2013-10-16 11:45:27
[引用]
崔娇梅
庆历新政与熙宁变法都以失败告终。范仲淹改革失败的直接原因是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范仲淹、韩琦为朋党。皇帝很忌讳大臣结为朋党,宋仁宗也不例外。反对派诬蔑韩、范的“朋党”之议,也为宋仁宗终止改革提供了借口。所以,改革失败的真实原因是皇帝不想改革了。而不是因为保守派的反对。因为如果皇帝要想改革,那是谁也阻挠不了的。那么皇帝为什么不顾反对并亲自终止自己提倡的改革了?很简单,皇帝提倡改革与终止改革的理由一样,为了自己的家天下。 当然,很明显的是,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宋仁宗也正是迫于他们的压力废止了新政,毋庸置疑这是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王安石变法因为触碰了贵族官僚的政治经济利益因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