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 课程论坛
复制链接为什么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回复[6] 查看[1456]
楼主 2013/9/28 23:45:26
吕宜峰

鲁迅先生曾对《史记》进行过高度评价,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请大家指点。

1 2013-09-28 23:53:35 [引用]
王雅哲

《史记》全书共120卷,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是一部气势宏大,结构完整的,条例严密,内容丰富的史学著作。其记事上起传说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在这本史书中,司马迁既为各方面、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还对天文、历法、礼乐、经济、地理、少数民族有专章论述,生动的反映了中华民族发展的面貌。司马迁在写《史记》时,表现手法很灵活,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人物所立的传,读起来很有文学性。由于《史记》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故可以说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2013-09-28 23:55:33 [引用]
王雅哲

原来如此!谢谢!那么,司马迁对史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具体加以说明。

3 2013-09-28 23:57:54 [引用]
王雅哲

据史学史老师讲,司马迁对我国史学的发展的贡献,其主要体现在历史编撰学和史学思想两个方面。
    在历史编撰方面:(1)开创了纪传体编撰史书的体例,司马迁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又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又有表、书相配伍。此后,纪传体成为中国古代正史编撰的规范。(2)不仅叙述历史,而且评论历史,他以“太史公曰”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3)实录笔法。古人“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撰史不虚构歪曲历史。如对项羽,不因他最终失败二忽略其赫赫功绩,同时指出他刚愎自用,迷信武功的过失。
    在史学思想方面:(1)强调人的作用,纪传体本身以人物为中心,他以很大篇幅写了社会上各种代表人物的事迹,突出写了这些人物在社会历史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2)历史是发展的、变化的。司马迁强调用“通”的眼光,来了解古今历史的演变,重视和肯定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革。他在论历史变化,详今略古,赞成进步,反对倒退。(3)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4)以古为镜,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巩固地主阶级政权提供历史经验。
    基于他对我国史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称司马迁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

4 2013-09-29 23:02:39 [引用]
祈潇潇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是因为《史记》二十四史之首的地位和“不虚美,不险恶”的特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演变;涉及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民族、医学、宗教等各方面内容。虽然司马迁在书中增加了许多自己的评价,但他写书之前,都是经过亲自走访各地实地考察,查阅档案史籍,他所记史实大部分都是有据可依的,对人物的行为举止的推理都是根据人物事迹所反映的性格而来的。而且,司马迁本人敢于在书中描写现任君主汉武帝的种种行为事迹,更不以成败论英雄,对陈胜、吴广的大加赞扬,这些行为,足以让我们肯定《史记》是一部极具实录性和客观性的史书。“无韵之离骚”指的是《史记》在文学上的成就。虽然《史记》身为一本史书,更多在于历史的记载,可书中的语言文字却也是相当的生动有趣,就拿《史记》中人物言行的记载来说,刘邦和项羽都曾见过秦始皇,但从他们所表示的感慨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性格的巨大不同: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语气极为坦率,可以想见他强悍直爽的性格;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委婉曲折,又正好表现他贪婪多欲的性格。也就是司马迁对人物事迹的研究、心理的揣摩,才使他成功地塑造出这一个又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使得《史记》这本本该索然无味的史书,多出了几分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