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科介绍
学科介绍

陕西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于1981年建立硕士学位点,2003年建立博士学位点,目前共设音韵学、汉字学、训诂学、语法学、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近代汉语、敦煌学等多个招生方向。

本学科学术传统悠久,学术积淀深厚。老一代的语言学家有高元白、傅子东、郭子直、冯成林、辛介夫、贾则复、赵克诚、吴士勋等先生,他们以毕生精力为文学院的语言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历经几代人近60年的相继努力,本学位点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西北地区语言学研究的重镇。现有在职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人。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多,形成了以上古音和近代音、经书词汇训诂、古汉语语法、陕西方言、周秦文字、《说文解字》为对象的突出传统和地域优势的研究特色。其中胡安顺教授对上古音和汉语音变规律的研究、邢向东教授对陕西方言的研究、迟铎教授对大型辞书《十三经辞典》《十三经词语索引》的组织领导及研究、郭芹纳教授对关中方言词的研究、刘静教授对近代音的研究、王晖教授对古文字与商周文化的研究,张懋镕教授对古文字与青铜器的研究,兰宾汉教授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党怀兴教授对元明清文字的研究,黑维强教授对近代汉语和敦煌学的研究、陈枫、赵学清教授对《说文解字》的研究,或建立新说,或探幽发微,或全面整理,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学科点自1981年以来已连续招收硕士研究生31届近千人,自2004年以来已连续招收博士研究生850余人,其中200余人先后考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100余人晋升教授、副教授,10余人担任博士生导师。近15年来共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及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民族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和台湾艺文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了《音韵学通论》《神木方言研究》《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诗律》《汉语音韵学纲要》《训诂散论》《训诂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标点符号运用艺术》《文化语言学研究》《汉字义符研究》《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六书故研究》《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古汉语虚词词典》《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韩非子同义词研究》《写作量词描写词典》《古汉语动词与虚词研究》《敦煌吐鲁番社会经济文献词汇研究》《西安方言与法调查研究》《秦简词汇初探》及《十三经词典》等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100余部;在《中国语文》《方言》《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语言教学语言研究》《辞书研究》《文史》《古文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台湾《史语所集刊》、日本《中国语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近五年来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网络教育),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及横向科研项目12项,科研经费达500余万元。

本学科所在的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是我校建立最早、招生规模最大的学院之一。现有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一千余人,是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院系。文学院下设文学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所 、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语文研究中心、周秦汉唐文字研究中心、史记研究中心、陈忠实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诗词曲赋研究中心、长安文化文学研究中心、中外民族戏剧学研究中心、延安文艺研究中心等12个科研机构。现在编教工110余人,其中专业教师 90余人,教授35 人(博士生导师 21人)、副教授2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中国语言文学组成员1人,陕西省语言学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2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学院资料室藏书9万余册,每年订阅报刊200余种。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文科(中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特色专业、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陕西省名牌专业、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张新科教授的《古代文学》、胡安顺教授的《古代汉语》、党怀兴教授的《十三经导读》),本科专业4个(汉语言文学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文秘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已建设成为在全国同类院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教学与科研重镇。